很多伙伴看到这个主题,心里会说:这还不容易,当然是找软件公司去买呀!按照常规认识,的确是这样的,但一些理由却让很多餐饮企业对此产生了怀疑。
■ 界面不好看!
■ 用户体验不够好!
■ 与我家的逻辑不相符!
■ 软件公司人不懂餐饮思维!
■ 不希望自己用的东西再给别人!
■ 不想把我的数据放在别人公司云端!
■ 各家都有自己特色无法用一套软件解决!
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解,再加上反复更换软件所造成的“伤痛”,让不少餐饮企业对软件公司伤透了心。对于已经被软件公司“反复折磨”的餐饮企业,尤其是是一些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来说,往往会萌生一个想法:自己组建个团队开发软件!
餐饮企业家往往都是实干出身,对于软件公司的“低效”和“无能”,经常是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如同看不惯一个笨手笨脚的厨师在灶台前手忙脚乱一样,往往忍不住一把将他推开,跟他说:“我来!你先旁边看着!”并且不忘补上一句:“就这么一点简单的事情都干不好!”
然而,当这种惯性真的发生在餐饮企业向软件开发方面延伸时,其结果如何呢?让我们先来
看两个实际的例子:
■ 长沙某网红餐饮连锁,2014年注册成立软件公司开发SaaS餐饮系统,到目前为止有25个用户,且大多为股东关系单位。
■ 成都某著名火锅连锁,2018年注册成立软件公司开发SaaS餐饮系统,到目前为止尚未完成对股东企业的系统上线。
说到这里,也许你会想,餐饮企业自己组建团队开发的软件,即便没有对外售卖,能够给自己用上也好呀。然而,在投入大量时间、人力、成本之后,开发出来的软件,大多仍然停留在POS收银阶段,而这是整个餐饮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餐饮企业在自建开发团队的投入产出方面,是远远低于软件公司的。更何况,即便仅仅是这个基础部分,依然有诸多无法让股东餐企满意的地方,被股东餐企的门店频频吐槽,从而让其研发团队陷入顾此失彼的泥潭。
当然,对于了解餐饮信息化领域的伙伴来说,你可能会举出海底捞的例子,因为海底捞的大部分系统都是自己研发的。但事实上,海底捞并非从零组建研发团队,而是依托于一个传统的软件公司——用友,双方合资共同开发海底捞自用系统。所以,与其说海底捞是自建研发团队,不如说海底捞是与软件公司深度合作。当然,投资是巨大的,其投入远高于自建小团队,更远高于外采商品化软件。并且还有一点不要忘记——海底捞你学不会!
那么,身经百战的餐饮企业,为什么在自建软件研发团队方面却频频折戟呢?看上去很简单的餐饮软件,为什么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?作为已在软件开发领域沉浸二十二年的天财商龙,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。
1.餐饮系统并不等于收银软件
很多餐饮企业是从“收银软件”认识餐饮系统的。收银软件是一个前端营业系统,其特点是“随业态多变,重性能和体验”。也因此,收银软件成为餐饮系统中最被挑剔的一个系统。因为各家餐饮企业的业态不一,体验诉求千差万别。过于“标准化”的软件产品,让餐饮企业感觉无法适应自己的实际情况,用起来总是很别扭,从而导致对标准化餐饮系统的“第一印象”就不好,容易萌生“自己来”的想法。
事实上,收银软件只是餐饮系统的敲门砖,餐饮系统博大精深,除了收银软件外,从连锁化管理、会员营销、外卖小程序、排队、预定、预点单、电子发票,到手机订货、成本管控、进销存,再到总仓仓储、生产、分拣、运输、新零售,乃至巡店、人力、财务、报表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等,共同组成整个餐饮系统生态领域,而收银软件仅仅是最入门的软件产品。被收银软件领进门后,往往才发现一个异常复杂的领域才慢慢展现在自己面前。
2.系统构建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
说到这里,想必大家都能理解,构建整个餐饮系统是一个极高时间和资源投入的事情。这就会出现另一种声音,即“收银系统自己开发,其他系统找第三方开发”,但是这就又进入了另一个“坑”里。系统的构建,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,如果想让整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,必须要在系统构建初期就对整个系统进行层级划分,梳理好各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数据接口,这就是所谓的“整体规划”。